Lazy loaded image
期末备考
大学语文综合测评命题
字数 3230阅读时长 9 分钟
2025-7-13
2025-7-16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📌
前言:
2025 年春季学期『大学语文』综合测评命题
 

一、简答题(共 5 道,每题 2 分)

1.韩愈《进学解》中有很多词句成为后世耳熟能详的成语、谚语、俗语,试选 5 条进行解释。
① 业精于勤,荒于嬉:学业精深源于勤奋,荒废则因玩乐懈怠。强调勤奋是治学的根本,告诫人不可贪图安逸。
② 行成于思,毁于随:事情成功因深思熟虑,失败因盲目跟随。提倡做事需独立思考,反对草率敷衍。
③ 刮垢磨光:刮去污垢,打磨光亮。原指精心培育人才,后泛指通过修正使事物重现光彩。
④ 贪多务得,细大不捐:原指治学应广泛涉猎、不遗漏细节;后演变为贬义,形容贪求无度、大小通吃。
⑤ 佶屈聱牙:形容文章艰涩生硬,读来拗口不顺。批评文风晦涩,强调语言应流畅易懂。
2.李白《草书歌行》:“吾师醉后倚绳床,须臾扫尽数千张。飘风骤雨惊飒飒, 落花飞雪何茫茫。起来向壁不停手,一行数字大如斗。怳怳如闻神鬼惊,时时只见龙蛇走。左盘又蹙如惊电,状同楚汉相攻战。”这几句诗描写的是哪位书法家 书写时的情景?这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是什么?与他齐名的另一位书法家以及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?
① 书法家张旭(唐代草书大家,以狂草著称,因性情豪放、作书时常醉后挥毫,人称“张颠”)。
② 代表作品:《古诗四帖》《肚痛帖》《郎官石柱记》等。
③ 齐名书法家怀素(唐代僧人,与张旭并称“颠张醉素”)。
④ 怀素代表作品:《自叙帖》《苦笋帖》《食鱼帖》等。
3.诗句填空:
① 君不见,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,天阴雨湿声啾啾!
② 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。…… 明日隔山岳,世事两茫茫。
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。
4.郭沫若先生对清代蒲松龄所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《聊斋志异》的评价。
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,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”
5.宰予是孔子著名弟子,能言善辩,是“孔门十哲”之一,《论语》中记载 了许多孔子与宰予的对话,请写出其中 2 条。
① 宰予昼寝(《论语·公冶长》)
宰予昼寝。子曰: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杇也!于予与何诛?”
子曰:“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于予与改是。”
② 宰我问三年之丧(《论语·阳货》)
宰我问:“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!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……”
子曰:“食夫稻,衣夫锦,于女安乎?”曰:“安。”“女安则为之!……予之不仁也!”
 

二、名词解释(共 2 道,每题 5 分)

1.《礼记·大学》中的“三纲八目”。
三纲:指“明明德”“亲民”“止于至善”。
  • 明明德:彰显人内在的光明德性;
  • 亲民:教化民众,使其革新向善(一说“亲”通“新”,即“新民”);
  • 止于至善:追求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。
八目:即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是实践“三纲”的具体步骤。
  • 内修层次(格物至修身):从探究事物原理(格物)到完善自身品德(修身);
  • 外治层次(齐家至平天下):由管理家庭扩展至安定天下。
2. “永”字八法。
“永”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,以“永”字八笔顺序为例,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 。即“侧(点)、勒(横)、努(竖)、趯(钩)、策(提 )、掠(撇)、啄(短撇)、磔(捺)” ,它是基本笔画练习的方法,对掌握书法笔法有重要意义。
<ins/>
 

三、简述题(共 3 道,每题 10 分)

1.老舍在《我的母亲》一文中用白描手法,细腻而深情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。试结合原文,分析老舍对母亲情感的“明线”(感激/怀念)与“暗线” (愧疚/遗憾)表达艺术。
明线:文中老舍直接描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、教育等,如母亲“给人家洗衣服,缝补或裁缝衣裳”来维持家庭生计,含辛茹苦养大孩子,老舍对此充满感激;母亲去世后,老舍回忆起母亲种种,满是怀念
暗线:老舍因自己常年在外,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,对母亲有着愧疚;母亲离世时自己未能见最后一面,这种遗憾成为贯穿全文的暗线情感 。通过明线与暗线交织,使情感表达更细腻深沉,全面展现老舍对母亲复杂深厚的情感
2.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,曾在曲阜孔庙的保护与修缮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。众所周知,他的夫人林徽因女士也是杰出的建筑学家,他们为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殚精竭虑,贡献了毕生心血。试列举梁、林夫妇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。
梁思成:他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,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 。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系统研究,著有《中国建筑史》,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著作 。对古建筑保护贡献巨大,如为保护北京古城墙等古建筑四处奔走 。
林徽因: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。和梁思成一起对山西应县木塔等众多古建筑进行实地测绘和研究,为古建筑保护和研究留下珍贵资料 。
二人还共同调查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,为中国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。
3.《聊斋志异》中多次出现“异史氏曰”,试简析这种体例的起源以及作用。
起源:“异史氏曰”这种体例源于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中的“君子曰”等论赞形式,如《左传》中的“君子曰” ,是作者在叙事之后对所记事件或人物进行评论的一种方式。
作用:在《聊斋志异》中,“异史氏曰”是蒲松龄发表个人观点的平台,可对故事中的人物善恶、事件是非进行褒贬评判,引导读者思考;能深化作品主题,通过评论揭示故事蕴含的社会意义、道德观念等;还增添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趣味性,以独特视角展现作者的才情与思想 。
 

四、论述题(共 2 道,每题 25 分)

1.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其本乱而末治者,否矣。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此谓知本,此谓知之至也。” 这段话涉及到“本”与“末”、“薄”与“厚”的辩证关系,试阐述这两种关系的内涵,并谈一谈二者对我们修身养性、明理诚心的意义。
① “本”与“末”的内涵:“本”指修身,是根本;“末”指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等外在事功。修身是基础,若修身这个根本乱了,外在事功也难以治理好 。这体现了儒家注重内在修养,认为内在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是成就外在事业的根基。
② “薄”与“厚”的内涵:“所厚者薄”指该重视的(修身)却轻视;“所薄者厚”指该轻视的(外在事功)却重视 。这种本末倒置是不合理的,强调要正确对待修身和事功的关系。
③ 对修身养性、明理诚心的意义: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以修身为本,注重品德修养、知识学习和心灵塑造,打好基础。只有内心端正、品德高尚,才能在处理外界事务时符合道义和准则。避免急功近利,不片面追求外在成就而忽视内在修养,做到内外兼修,通过修身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。
2.试从地理、宗教、政治、外交等方面进行论述,玄奘法师西行求法,对世 界文明和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?
① 地理方面:玄奘西行穿越众多山川,他的《大唐西域记》详细记载了西域、中亚、南亚等地的地理风貌、山川形势、气候物产等 ,大大丰富了中国人对这些地区地理的认知,是研究古代中亚、南亚地理的重要资料 。
② 宗教方面:在印度期间,玄奘深入学习佛教经典,在那烂陀寺等佛教中心钻研佛法,参与宗教辩论并取得胜利,提升了中国佛教在印度佛教界的地位 。回国后,他大量翻译佛教经典,如《大般若经》等,对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影响深远,促进了佛教教义的传播和阐释 。
③ 政治方面:玄奘西行加强了唐朝与西域、印度等国的政治联系。他受到各国国王的礼遇,促进了外交交流,带回了印度戒日王等对唐朝的友好态度,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 。
④ 外交方面:成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,传播了中国文化,也带回了印度等国的文化,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,是古代中外友好交流的典范,为后世外交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借鉴 。玄奘西行对世界文明而言,促进了佛教文化在亚洲的传播和融合;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,推动了佛教本土化进程,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,加强了对外联系 。
<ins/>
 
 
🔗

联系我们

☃ QQ交流群:1023575202
☃ 不欢迎伸手党或者拿来主义
☃ 禁止一切抄答案作弊行为
🌹 赞赏支持我 🌹
notion image
 
💡

评论留言

欢迎在底部评论区留言~
上一篇
面向对象软件工程-试卷
下一篇
如何清理电脑C盘垃圾文件

评论
Loading...